相关推荐
重要通知!5月9日燕达医院“燕达•朝阳合作共建11周年”院..
2025/05/07
十一载燕达朝阳合作并肩奋进,京冀医疗协同筑典范再攀高峰 2025 十一载燕达朝阳合作并肩奋进 京冀医疗协同筑典范再攀高峰 燕达·朝阳合作11周年 匠心独运绘蓝图 妙笔丹青展新篇 2025年是燕达医院与北京朝阳医院 合作共建十一周年 2014到2025的十一年间 燕达与朝阳共同构建的 京冀医疗联通融平台 持续汇聚并承载多元优质医疗资源 双方积极探索跨区域、跨属性的 京冀医疗合作创新模式 始终致力于为区域内百姓 提供更高品质、更贴合需求的 医疗健康服务 十一载燕达朝阳合作并肩奋进 京冀医疗协同筑典范再攀高峰 2025年5月9日 在两院合作共建十一周年之际 为使广大居民零距离享受 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医疗服务 燕达医院将在院内 开展大型惠民义诊活动 活动现场将为居民提供 专业的医疗咨询问诊服务 以实际行动守护百姓健康 义诊安排 义诊时间:5月9日9:00-11:00 义诊地点:燕达医院门诊外南侧(如阴天下雨改到门诊大厅) 义诊科室:消化内科、骨科、老年医学、泌尿外科、肿瘤科、普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中医科、内分泌、胸外科 预约报名:扫码下方二维码 扫码预约报名 问诊流程:线上预约报名--义诊现场排队问诊--问诊后如需进一步检查/检验--医生开义诊凭条--自费患者到大厅免费挂号/医保患者需医保挂号--诊室医生开单检查/检验 注意事项:参与义诊的居民请携带好身份证、医保卡、既往就诊病历或检验检查报告,以便医生更全面了解病情。
燕达长辈踏青出游,共赴一场春的盛宴!
2025/04/16
伊甸园中,长辈们领略南国风情 为了让长辈们能更全面、更惬意地领略伊甸园的美景,燕达养护中心工作人员贴心地安排了多种游览方式。有的长辈们选择乘坐观光车游览,随着车辆缓缓前行,窗外的景色如幻灯片般不断切换,热带植物的繁茂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五彩斑斓的花朵在阳光下肆意绽放……有的长辈则更喜欢漫步在花海林木间,脚下的石板路蜿蜒曲折,两旁是盛开的三角梅,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花果香,让长辈们陶醉不已。 长辈们兴致勃勃地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记录下这一个个美好的瞬间。那些盛放的花朵、摇曳的枝叶、潺潺的流水,都被长辈们用镜头一一定格。陪同随行的工作人员也主动上前,热情地帮长辈们调整姿势、寻找最佳拍摄角度,定格下了一张张充满温情的画面。这次伊甸园之行的美好回忆将会永远留在长辈们的心中,为他们的生活增添无尽的温暖与色彩。 运河游船,长辈们感受水韵春景 春日的大运河,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绝美画卷。波光粼粼的水面,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细碎光芒;两岸垂柳依依,嫩绿的新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满眼皆是生机勃勃的绿意。长辈们登上游船,随着船只缓缓前行,沿途的美景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在眼前不断变幻。 游船上,长辈们以各自最舒适的方式享受着这美好时光。有的长辈静静地坐在船舱内,透过明亮的窗户,将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尽收眼底;有的则轻与身旁的好友声交谈,分享着此刻内心的感受与喜悦;还有几位长辈兴致勃勃地站在观光台上,迎风而立,任由春风轻拂脸颊,尽情感受此刻的惬意与自在。当游船缓缓靠岸,长辈们带着满满的回忆与欢乐,踏上了归程。
医联同心 健康同行!河北燕达医院与30余家医联体单位签约开..
2025/03/27
通过医联体建设,区域内医疗资源将得到更有效的整合,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分级诊疗制度也将得到更好的落实,从而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仪式现场 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为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关于医联体建设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降低医疗成本,2025年3月26日,由河北燕达医院主办的“医联同心 健康同行”医联体签约授牌仪式在燕达国宾大酒店隆重举行。 河北燕达医院医疗院长李辉主持 廊坊市卫健委副主任郝世宾;三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邱小曼;河北燕达医院院长李海玲;廊坊市卫健委医改科科长陈春丽;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邢云芳;大厂回族自治县卫健局局长赵洪岳;三河市卫健局副局长邢燕;雄安新区雄县卫健局副局长何同胜;雄县公共服务局副局长韩亚辉,以及河北燕达医院、三河、大厂、霸州、雄县三十余家医联体成员单位领导和同仁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由燕达医院医疗院长李辉主持。 河北燕达医院院长李海玲致辞 燕达医院院长李海玲首先致欢迎辞,她表示,与三十余家医联体成员单位签约,不仅意味着燕达医院医联体合作阵容再次扩容升级,更标志着医联体内多方合作共赢迈上新台阶,开启了燕达医院与各兄弟机构精诚合作的新篇章。“联体”更“连心”,群众有“医”靠。未来,燕达医院将继续发挥医联体牵头单位的优势和担当,通过学术交流、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技术推广、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将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到基层各成员单位,促进医联体各成员单位紧密协作,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共同发展,更好地为域内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三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邱小曼致辞 三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邱小曼在致辞中强调,多年来,燕达医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三河市乃至周边地区的居民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此次燕达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充分发挥了其龙头引领作用,将有力推动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发展。希望燕达医院强化牵头管理,分享经验技术,带动成员单位共同进步。各单位也要加强沟通,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探索医联体建设新模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廊坊市卫健委副主任郝世宾致辞 廊坊市卫健委副主任郝世宾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签约不仅是三河市卫生健康事业及医联体建设发展的大事,更是廊坊市深化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加强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他希望各成员单位能够紧密合作,积极探索创新医联体运行模式,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廊坊地区乃至更大范围的群众健康福祉做出积极贡献。 河北燕达医院副院长王立介绍医院情况 燕达医院副院长王立详细介绍了燕达医院的医疗优势及医联体服务内容。燕达医院作为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目前已在服务能力、医疗协同、专科技术、医养结合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医联体服务内容涵盖了优质资源下沉、急危重症支撑、学习平台搭建等多个方面,将为成员单位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与指导,打造符合三河实际的医联体运行样板,为全国县域医联体建设提供经验。 在签约仪式环节,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李海玲院长与各医联体签约单位代表逐一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正式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签约完成后,参会领导共同为医联体成员单位授牌,这一举措象征着医联体的正式成立。 在医联体签约代表发言环节,雄县盛德医院董事长苏国强阐述了医联体区域合作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医联体区域合作能够打破地域限制,整合各方医疗资源,实现协同发展,对于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三河市中医医院院长朱德良也表达了对此次医联体合作的坚定信心。他指出,此次合作将为各成员单位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能够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与技术高效流动,减少基层患者就医负担,引导便捷有序的就医模式,是政府大力推行“医联体” 建设的初衷。此次医联体签约仪式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河北燕达医院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3月24日,燕达医院便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正式签署紧密型医联体协议,双方在康复领域的紧密合作不仅强化了燕达医养康相结合的服务品质,为燕达打造银发经济全产业链布局奠定了基础。同时,标志着京冀医疗协作再次迎来重大升级,为区域医联体建设注入了新的动能。
燕达养护中心四期“皓月雅苑”,打造居家养老社区新典范!
2025/03/25
区位优越 尽享便捷生活 同时,社区周边环伺东方广场、天洋广场、鑫乐汇等多个商圈,社区内设有超市、养老活动中心、室外活动场、开心农场、种植大棚等,充分满足长辈及家人日常生活、购物和社交休闲所需,尽享便捷美好生活。 社区内还设有营养餐厅,提供档口自选餐、零点小炒、餐食预定等就餐服务模式,满足长辈们多样化的饮食需求;营养师以低盐、低糖、少油、荤素搭配、营养丰富、色香味俱全为原则,为长辈制定健康营养膳食方案,全方位保障长辈们的饮食健康安全。 这种“专业照护+城市烟火”的融合模式,让长辈们既能在专业养老服务中安享健康舒心的养老时光,又能随时融入城市生活场景,体验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多彩生活。 皓月雅苑居家养老社区北临千亩植物园,周边生态环境优美,为长辈提供舒适宜居的颐养环境。项目以宜居为尺,打造全龄健康乐活的东方雅致园林,园区绿地率达70%,与千亩植物园相得益彰,形成天然氧吧,让长辈拥抱自然、颐养身心。园区内为入住的长辈及家人设有篮球场、门球场、老年大学等休闲运动娱乐场地,全家人共享互乐,提升生活幸福感。 医养康相结合 全方位护航健康 社区内还设有康复场所,配备中、西医康复师,为长辈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为患有的心脑疾病、呼吸疾病和骨质疏松、骨折等治疗后的长辈进行康复服务,并按需提供中医推拿、按摩、针灸、艾灸、拔罐等理疗服务,帮助长辈尽快恢复健康。经燕达医护培训学院系统培训的护理员和服务人员,为长辈提供居所保洁、清洗床品衣物、代购生活用品等无微不至的服务,让长辈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与温暖。 皓月雅苑居家养老社区不仅关注入住长辈的物质生活,更注重长辈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为长辈提供老年大学、多功能大厅、健身俱乐部、台球室、书画室、棋牌室、影音室、手工书画室、门球场、游泳馆等活动场所,充分满足长辈们交友联谊、休闲娱乐和康体健身的多样化需求。 燕达养护中心四期(皓月雅苑居家养老社区)以其优越的区位、完善的配套设施、高品质的养老服务、专业的服务团队,为长辈及家人打造了一个安全、舒适、便捷且充满活力的全龄健康颐养乐园。 作为新一代居家养老社区标杆,皓月雅苑不仅是长辈及家人安享幸福生活的理想家园,更是长辈颐养身心、重新定义银龄生活、焕发银龄光彩的健康乐园。社区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全方位养老解决方案,打造居家养老社区新典范,开启京津冀老年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崭新篇章!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与河北燕达医院紧密型医联体签约仪式
2025/03/24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与河北燕达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合作正式启动!打造康复医疗示范基地 共促京津冀康复事业新发展 河北燕达医院智慧医院 2025年03月24日 17:26 河北 签约仪式现场 为深化京冀医疗协作,积极响应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康复医学高质量发展,2025年3月24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与河北燕达医院紧密型医联体签约揭牌仪式暨京津冀医养结合康复技能提升培训班在燕达国际健康城内隆重举行。 签约仪式现场 在健康个体迈向老年、面临残疾风险的过程中,康复的前置布局极为关键,它能从根源上预防因病致残,改善残疾人群康复预后,对提升居民健康素养、优化健康生态意义深远。同时,银发产业与医康养产业协同发展,不但完善区域健康服务体系,还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签约仪式现场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惠群;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刘永琪;廊坊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汪亮;三河市市委书记付顺义;三河市副市长邱小曼;廊坊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党组书记李庆辉;廊坊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党组书记荣印祥;河北燕达医院院长李海玲;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有关领导、专家,廊坊市、三河市市委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领导,以及来自廊坊、三河地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康复相关从业人员代表们共同参加了此次签约仪式。仪式由三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邱小曼主持。 三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邱小曼主持活动 众言汇智——擘画康复新愿景 河北燕达医院院长李海玲在致辞中表示,双方将携手推进医、教、研等各个领域的全方位战略合作,打造区域康复医疗中心和示范基地,推动康复学科建设,康复人才培养,康复质量管理规范化、标准化进程。此举必将显著强化燕达健康城医、养、康三位一体养老模式,有力提升“康”的品质及内涵,为燕达下一步银发经济全链条布局,助力三河、廊坊,乃至河北省打造银发经济优势产业集群奠定基础,贡献力量。 河北燕达医院院长李海玲致辞 三河市市委书记付顺义在致辞中希望燕达医院能够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携手,进一步深度对接,深挖潜力,不断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顺利达成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初衷和目标,赋予双方合作新内涵、更上新台阶,在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中走在康复行业的前列。 三河市市委书记付顺义致辞 廊坊市卫生健康委主任李庆辉表达新期待,期望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发挥专业优势,给予燕达医院技术支持、人才培训与管理经验分享,助力其充实“医养康”服务内涵。同时,鼓励燕达医院担当医联体机构领头羊角色,将帮扶成果转化为自身发展动力,引领全市康复事业高质量前行。 廊坊市卫生健康委主任李庆辉致辞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惠群表示,双方将在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康复医院转型、人才培育、业务合作与科研创新等方面深度合作,构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为京津冀康复医学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促进区域康复资源优化配置。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惠群 河北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刘永琪指出,希望燕达医院把握此次合作契机,借助中康资源与技术优势,提升康复服务水平,打造康复医疗样板,为河北省康复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助力,为群众健康幸福贡献力量。 河北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 刘永琪致辞 签约揭幕——启航协同新征程 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与河北燕达医院签署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协议,并举行揭牌仪式,这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未来,将借助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医疗技术优势,提升燕达医院在老年康复、中医康复等领域的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推进专科建设。 双方签署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协议 揭牌仪式 同时,双方将探索社区、居家康复新模式并申报科研课题,建立人才培训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疏解。最终实现提升区域康复能力、优化资源、便利就医、强化人才培养与深化合作交流的目的,共同打造京津冀康复医学领域示范合作模式,为区域康复事业发展树立新的标杆。 签约揭牌仪式合影留念 媒体采访环节 学术领航——注入康复新动能 为提升京津冀区域康复医疗水平,推动资源共享与服务专业化发展,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与河北燕达医院签约仪式当日,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牵头、燕达医院承办的“京津冀医养结合康复技能提升培训班”正式开班,廊坊及三河地区两百余名康复从业人员参加。培训会由燕达医院副院长李瑞利主持。他在致辞中强调,双方紧密型医联体签约将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为京津冀康复事业注入动力,期望学员将所学用于实际工作,助力区域康复事业发展。 燕达医院副院长李瑞利主持 培训会上,多位专家带来精彩讲座。中康北京博爱医院社会工作师叶晓彬围绕《社会康复——构建机构康复到社区康复的连接》展开讲解。 中康北京博爱医院PT3科副主任治疗师杜雪晶分享《京津冀养老新图景:人文关怀+智能设备的融合实践》。 北京朝阳医院高压氧科主任医师梁芳介绍《高压氧在急性脊髓损伤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中康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护士长张红云讲述《脑卒中的康复护理策略》。 中康北京博爱医院OT科主任黄富表讲解《社区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康复策略》。 天津市环湖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朱志中解读《基于步态分析的偏瘫下肢康复策略》。 培训采用理论与实操结合的方式,为域内外康复人才队伍带来新理念、新技术,有力促进京津冀地区康复医学发展。 执手起笔——书写康复新模式 此次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与河北燕达医院的紧密型医联体合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康复医学领域的生动实践与重大突破。通过深度整合优质康复与医疗资源,有机融合先进康复技术与本地特色服务,双方将在河北省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燕达医康养能力提升、北京优质医疗资源结合等方面搭建起一座跨越地域、汇聚智慧的桥梁。 双方的合作,不仅将为京津冀康复医学事业发展注入磅礴动力,让广大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优质的康复医疗服务,极大地提升区域内民众的健康福祉,更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康复医疗协同发展模式,为全国范围内的医疗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引领我国康复医学事业迈向新高度,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征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将有力地推动银发产业、医康养产业在区域的繁荣发展,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引文:乘政策东风,携和合之势,行创新之举,一所区域医院自有践行和担当。
“‘一站式’服务增加群众就医获得感,大力提升区域乳腺癌整体防治水平。”10月12日,河北燕达医院(以下简称“燕达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正式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知名专家张保宁被聘任为该中心主任,负责指导中心的学科建设、临床业务及人才培养等全面工作,以期打造医院在该领域的优势学科品牌。致力于这一目标,燕达医院同步成立了“乳腺疾病诊治中心多学科诊治组”,组建“多学科整合团队”,以保障中心“一站式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念得以贯彻落实。
△吴亦鸣、张保宁为燕达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揭牌
“志在满足区域医疗福祉,超前布局,与京津冀和全国各地优质医疗资源紧密协同,这是医院迅速立稳根基,实现学科飞速发展,同时顺利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根本原因。”燕达医院常务院长吴亦鸣告诉记者,“乳腺中心”的成立,是医院接下来数年,学科攻坚的标志性工程之一。近11年砥砺奋进的燕达医院,将进一步锻造基础学科平台和人才梯队,与区域和谐相融,共绘十四五发展新蓝图。
前瞻布局 审慎推进
“国家非营利性三甲医院、京津冀医疗合作示范医院、北京医保持卡实时结算医院、信用评价3A能力评价五星医院、群众满意的医疗机构……”官网上呈现的这些名头,昭示着燕达医院当下的发展“成色”。
△河北燕达医院外景
“家门口看北京专家,享受北京同质医疗服务;跨全国31省市,异地住院持卡直接结算。”采访过程中,吴亦鸣在强调医院当下这些优势的同时,当然也希望外界不断刷新认知:燕达医院凭借区位的特殊性,加之政策助推和自身努力,其十余年间的成长和崛起,极大改观了区域医疗健康生态环境;作为一家非公医疗机构,已非简单作为“区域医疗资源的补充”而存在,逐步成为区域医疗体系中重要,甚至核心力量之一。
燕达医院座落于北京东,河北省三河市的燕郊镇。包括燕达医院在内,燕达康复中心、燕达养护中心、燕达医学研究院、燕达医护培训学院五大板块共同组成燕达国际健康城。医院设置床位3000张(其中康复床位设置500张, 分两期建设),于2010年投用;迈过三年多艰苦的初创期后,2014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背景下,成为三地首批协同发展试点单位之一,先后与北京朝阳医院、天坛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医疗机构达成紧密合作,多个学科得以迅速发展,医院整体实力明显提升;从2017年至今,成为“京冀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和北京多家医疗机构的二、三期合作被进一步夯实,医院学科群林立,口碑凸显,运营管理步入向精细化、高质量跃进的新时期。
△燕达国际健康城
“经历过,才知过往之难,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更谨慎地筹谋未来。”在外界看来,燕达医院的迅速壮大似乎一直披着神秘的面纱,但回顾过往,吴亦鸣表示,医院发展的每一步,不过都是踩在了“关键节点”上,并且一直坚定信念,勇敢前行。
自2010年从英国留学归来加入集团至今,吴亦鸣是医院发展历程中的见证人和主要践行者之一。他介绍,在2006年的初始规划之中,集团将医院设立于燕郊,无论如何想象不到其能成为京津冀一体化大局的重要阵地之一。但值得“鼓与呼”的,是集团从最初筹建,到中长期发展,做对了几件事:
其一是国际健康城概念下的五大板块设定。不光是背靠的“燕达地产”矩阵的惯性思考,更在于团队前瞻预见了医、教、研、养四大领域要进行深度结合。随着老龄化时代的临近,民众的健康需求必将不断发生变化,医疗机构的整体架构,也要从单纯的诊疗,向预防,向康养,向全生命链程维系演进;
其二,医院的定位,基于国家政策引领和区域需求。吴亦鸣强调,和地方所在环境相融,和区域医疗机构良性竞争,社会效益与经营效益并重,社会效益优先,是燕达医院管理团队最核心的出发点。“首先要认真听讲、听话,做乖学生,之后努力做成国家需要的,为群众服务的平台,之后再借力政策扶持,不断进行体系化创新。”
其三,组建稳固的管理团队和学科团队。在吴亦鸣的回忆中,自2010年起,作为李海玲院长为首的医院核心管理团队成员之一,他曾无数次挺进京津、“问道中原”、“南下求贤”。在和北京多家医院、全国多个医疗集团间洽谈合作过程中那些经历,可谓甘苦自知。
△燕达设备
“事实上,医院的硬件早已经准备好了,但当时社会对非公医疗机构的认知和当下不可同日而语。”吴亦鸣表示,自新医改之后,虽然政策对民资医院的支持力度一再加大,但自上至下的宣贯和渗透到局部地区,“没有那么快”。
幸运的是,最大的契机于2014年来临。
政策助推 优势协同
“医院开业的第一个天,只有87个患者。”吴亦鸣介绍,医院对外开放的最初,只有部分科室基本就位,患者量严重不足。
他解释,这一结果的形成,一方面是本地患者“小病去诊所、大病去北京”的就医习惯与思维难以迅速转变;另一方面,源于管理团队当初设定的医疗定位未能与当地群众就医需求相契合。
“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吴亦鸣坦承,2014年之前,医院历经艰苦的三年摸索期,经营与管理思路,一直在不停的调整。不过,亦在此过程中,燕达医院管理团队和全体医务人员身上,逐渐磨砺出两大优秀品质:一是踏实做事,二是勇于开拓。
这两大素质,为医院前行赋予了强大动力。前者,奠定了医院的发展基础;后者,目标在于借势共赢,和更多伙伴实现资源的协同联动。
困难面前,积极应对。三年间,医院深入调研、思考了平台的可承载能力后,除了面向全域大力宣传医院硬件优势,完善已有学科团队,坚定完善医养结合配套设施和一体化服务模式,还主动与地方政府,京冀两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疗机构接洽,和首都医科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学术院所展开深入沟通和互动;此外,还与埃森哲等管理咨询机构和多家医疗信息服务公司合作,构架现代医院管理流程,搭建智慧医疗平台。
2014年2月,“京津冀一体化”政策出炉,“京津冀区域医疗协同”成为可能,燕达医院借势迈入发展新阶段。
“攻坚克难,准备充分,应时而动。”在吴亦鸣看来,面对新政策带来的红利,医院恰好走上风口:区域联动要求之下,医院实时递交出成熟而又全面的方案,得到了多方认同和支持。
把握时机,政策导向明确,和北京等地医疗机构的联动大大加速。2014年5月9日,燕达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建立共建关系;同年11月,先后和天坛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中医医院达成专科合作;2015年年初,医院成为河北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
“现在回看,仅仅四年,医院之前存在的医疗服务总量不足,学科发展中的短板,以及人才梯队的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得到快速破解。”吴亦鸣介绍,随着“天坛·燕达脑科中心”、“首儿所·燕达儿科疾病诊疗中心”、“北京中医医院·燕达中医诊疗中心”的建立,以及和北京协和医院等医院专家团队实现合作,儿科、神经内外科、中医科、检验等学科实现了量和质的突破,医院发展正式步入‘快车道’,医护技平台得以不断完善和延展。
△北京医保挂号窗口
“先有区域联动,后有医保协同。”2017年1月,北京市人社局发文,燕达医院成为“北京市参保人员持卡直接结算医疗机构”;同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文,燕达医院成为“京冀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同年5月,国家人社部发文,燕达医院成为“首期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成为北京之外,区域京籍患者唯 一一家可直接划卡结算,跨全国31省市异地住院持卡直接结算的医院。
△住院结算窗口
在吴亦鸣看来,这是医院发展又一里程碑:区域近四十万“京漂儿”,周边希望在燕达进行“养护”的老人,对这一政策的施行欢欣雀跃。优质医疗资源帮扶下,更多急危重症患者被留在了燕达医院和当地。
“其实是一个环环相扣,步步提升的过程。”吴亦鸣回忆,2017年之前,在燕达医院里,多方参与,仅医保协同相关主题的讨论会就开了数十次。至今,仍能清晰记得那些张与会的面孔:有讨论进入僵持阶段时的焦躁,也有结果确定后的欣喜和激动。
点点滴滴汇聚成河,重大契机推进质效双升。第二轮攻坚发展阶段,燕达医院成功破壳出圈。
秉承特色 差异发展
“事物发展永远处于动态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吴亦鸣看来,至2018年前后,医院的崛起,大大改变了燕郊和三河市周边的医疗生态系统,医院在区域内的品牌形象实现活力焕新,协同发展的定位中有了更多的职责和担当。
旨在更好服务区域患者,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自2016年年初开始,医院正式启动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的三年工程。“并非为了一块牌子,最根本的目的是致力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水平进阶。”自2014年起,医院门急诊量从10万人次左右,逐年翻番,至2019年已达70万;三、四级手术量逐年增加,至2019年年底,比例已达63%。
精心筹备,全面推进,历时900余天后,2018年12月4日,经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发文,燕达医院顺利通过三甲评审,医院品牌效应得以凸显,管理团队和全体医护对未来的发展信心倍增。
△燕达国际健康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朝阳医院签署补充修订协议
今年3月9日,燕达国际健康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朝阳医院签署了补充修订协议:朝阳医院在原有派驻的9位科主任、护士长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合作的科室和领域,新增派驻一名医疗院长,医务部、护理部、医保科科主任各一名,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急诊医学科、消化内科、肾病科、骨科、妇产科、胸心外科、心血管内科、中心实验室、病理科等临床医技科室医护骨干人员共计18名。其中,朝阳医院心脏中心杨新春正式受聘燕达医院医疗院长。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持续、全面搭建更为开放包容的平台。”吴亦鸣表示,接下来,包括与朝阳医院,燕达医院和多家医院的合作共建,均已步入第三个周期,正在打造合作共赢的2.0升级版本。
△北京朝阳医院派驻团队
“凝聚共识谋新篇,接续奋斗再出发”。今年5月9日,燕达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共同举办了京冀医教研协同发展座谈会。该活动,是双方合作七周年系列主题活动之一。过往七年间,朝阳医院累计向燕达医院派出162名管理、业务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在管理创新、学科建设、人才梯队搭建等方面,前者赋予后者强大的推动力。
“强化优势,形成特色,补齐短板,创建集群”,这是燕达医院十四五期间的学科发展主战略:持续强化心脏、神内外、肿瘤、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等重点发展学科,巩固影像、超声、检验等平台学科,着力发展骨科、妇产、泌尿肾病、消化内科、普外科、和重症医学;同时,基于燕达健康城整体布局,提升医养康融合实力,医院将汇聚多学科之力重点发展老年医学科,精心打造为老服务的模式和品牌。
“‘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势在必行。因此,燕达医院专门成立健康管理部,开创性地将健康体检服务、社区公共卫生职能和互联网医院相整合,在患者的生命全链程管理上发挥更大作用。”吴亦鸣表示,医院在接下来数年内,学科发展不求“大而全”,将更为专注于学科特色和患者的健康获得感。只有这样,才能与周边的公立医疗机构形成互补,良性竞争。
燕达医院这一发展战略,仍然和医院所处位置息息相关。与燕郊一河之隔的,是北京市通州区。该区于2012年被确立为北京市的城市副中心后,携政策之力,发展迅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北京妇产医院通州院区、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通州院区等纷纷落地建成,接下来数年内陆续投用。
△燕达医院核酸采集
△李海玲院长慰问核酸采集工作者
“共融、共建、共享。”吴亦鸣表示,数年前,燕达医院便未雨绸缪,密切关注并接洽区域周边陆续涌入的优质医疗资源,制定了差异化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并行的的基本蓝图。相应的,已进入建设审批阶段、预计未来几年内建成的医院二期,将做“动态”考量,重点方向或关注于肿瘤中心和康复中心创建。
采访当天,燕达医院旁边,燕郊西出口立交枢纽正式通车,北京和燕郊之间,增添了一条更为便捷的渠道。吴亦鸣表示,从某种程度上说,燕达医院的目标就是“疏堵结合”,一方面是将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疏解到本地,高质量满足居民便捷就医的需求;另一方面就是做好北京东大门的健康守护者。吴亦鸣特别指出,在疫情期间,燕达承担起的是区域重大公共卫生的联防联控工作,例如,向三河红十字会捐款100万元用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投入500余万元率先建成北三县地区首家核酸检测基地并完成域内近120万人的核酸检测任务;自2021年3月至今,医院已累计为燕郊区域百姓接种疫苗接种16万人次...在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燕达不仅没有缺席,反而走的铿锵坚定。
“持续致力区域百姓医疗福祉,做有品质和有温度的医疗,燕达自有格局和愿景。”吴亦鸣最后表示。
文/《中国医院院长》 记者 :吴佳男
下一篇 : “五一”劳动节前一堂特殊的党课